当博物馆遇上新年
注定会是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
过年期间不妨走进博物馆
来一场“趣味”充电
每个文物栩栩如生的表情,配上现代人的日常词语,不得让人会心一笑。
虚拟人的出现让我们和文明的距离更近一点,让古老的历史更有趣一点。
他们身着古装,轻甩水袖,将原本记载在古书的古音娓娓唱来。
展品太多,不知道怎么观看?不用愁,万能主播随时在线,无论你何时到达场馆,她都会为你做一一讲解,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轻轻的触动按钮,呼唤她即可。
有间博物馆
太过瘾了!
在中国的千年文化中,龙占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关于“龙的原型究竟是什么”这一点上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今天我们一起跨越千年寻找古人对“龙”的理解与信念。
现在我们脑海中对龙的形象,其实是比较具体的。
但在古代有些古籍里,龙的形象却变化多端:它们可以是泥鳅,可以是鲤鱼,甚至可能是一片树叶。
不信?一起来看
↓↓↓
古代擅画
有关龙的形象
“汉唐时多呈兽形
宋以后渐变为蛇形”
并没有人真正见过龙,古人们在创作时也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所以呀,我们现在所见的龙应是古人们根据古老图腾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这些可以从本馆的藏品中找出答案。
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崇拜的民族象征,在陶瓷中龙纹也一直支撑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占据了堆花装饰的“半壁江山”。
瓷器龙纹在元代达到兴盛,特别是元青花瓷,其龙纹描绘细腻、生动,气势磅礴。明代瓷器龙纹延续了元代的风格,线条流畅,形态各异。清代瓷器龙纹则更加注重细节表现,龙鳞、龙须清晰可见,充满立体感。
你一定看过那年春晚的《此间青绿》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只取千里江山的那一抹青绿
点缀烟火人间
除特展之外
更有很多趣味游戏等着您
扫码关注有间博物馆公众号
即可免费参加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博物馆里过大年”
【模板説明】
排版|135编辑器
贴纸|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43783),使用请替换
文案|原创 135ai写作,仅做占位,使用请替换
艺术字id|137730不可修改文字,可换颜色
头图|原创 图片|135摄影图(id:43783)
使用请替换
(此图换成动图,可增加趣味性)